读画笔记 | 洛神赋图
郑裕新读画
★★★★★
郑裕新
独立艺术家
一级美术师
Yuxin Zheng
Independent artist
First-class Artis
文中为故宫版,文末有高清全图
图片
洛神赋图
作者/ [东晋]顾恺之
尺寸/纵27.1 cm,横572.8 cm
现收藏地/北京故宫博物院(宋摹本)
画科:人物
材质:绢本
用色:设色
图片
三绝才子 顾恺之
在中国绘画史上,可以说顾恺之是一座里程碑,他以独特的艺术造诣和深刻的理论见解,对后世绘画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。
顾恺之强调,画家需深入细致地观察绘画对象,精准捕捉其外在特征,洞察其内在本质。他认为,绘画人物尤其要先深刻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,做到胸有成竹,才能下笔如有神。当时,顾恺之以“画绝、文绝、痴绝”三绝闻名于世,他的绘画理论犹如基石,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筑牢根基,指引方向。
顾恺之的艺术创作涉猎广泛,人物、道释、禽兽、山水等题材均有涉足,他用画笔勾勒出一个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。他的作品众多,其中不少成为了经典传世之作,如“中国十大传世名画”之一的《洛神赋图》,更是凭借细腻的笔触、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,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不朽杰作。
图片
《洛神赋图》的创作灵感,源自三国时期文学家曹植的名篇《洛神赋》。这篇赋中描绘的是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想象故事:曹植在洛水之畔,与美丽的洛神不期而遇,二人一见钟情,情愫暗生,然而,人神之间的巨大鸿沟难以跨越,最终他们无奈分离,空留一段怅惘的爱情。
顾恺之充分发挥了超凡的艺术想象力,以连环画的独特形式,将曹植与洛神从初逢时的心动、相知时的情深,到分离时的哀伤,这些浪漫而又充满遗憾的场景一一呈现于画卷之上,赋予了文字以鲜活的视觉形象,让这段奇幻爱情故事在艺术领域得以永恒流传。
遗憾的是,《洛神赋图》的原作早已在历史的长河中遗失,难觅踪迹。如今存世的四件《洛神赋图》皆为宋代摹本。其中,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了两幅,辽宁省博物馆藏有一幅,还有一幅收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。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这两件藏品,人物形象极为相似,宛如出自同一手笔,二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景物描绘上,一幅繁复细腻,尽显景致的丰富多样;另一幅则简洁明快,着重突出主题,各有千秋。
图解
图片
1 惊鸿
洛神翩然若惊飞的鸿雁。
2 游龙
洛神蜿蜒如游动的蛟龙。
3 秋菊
洛神容光焕发如秋日下的菊花。
4 春松
洛神的体态丰茂如春风中的青松。
5 轻云蔽月
洛神时隐时现,像轻云笼月。
6 流风回雪
洛神浮动飘忽似回风旋雪。
7 朝霞
远远地看,洛神明洁如朝霞中升起的旭日。
8 芙蕖
从近处看,洛神漂亮鲜丽,就像绿波间绽放的初荷。
图片
细节分析细节|偶遇洛神图片
这一场景描绘了日落黄昏时分,曹植带着一众随从,从京城洛阳返回封地,途经洛水时稍作停驻休息。在曹植恍惚之间,风姿绝世的洛神,在葱郁山崖映衬下,衣带翩跹,乘着清风,凌波而来。图片
此图堪称经典,也为后世描绘帝王出行的经典范本细节|目光灼灼的曹植
图片
曹植身体微微前倾,目光灼灼地盯着水面上美丽的洛神,而随行人员的目光则是呆滞的,这说明了洛神是曹植想象出来的,而其他人没有看到。画家通过这个动作巧妙地画出了曹植对洛神的痴迷。
图片
细节|体态轻盈的洛神图片
洛神的身材修长,衣带飘飘,就像在天上游走一样,加上她对曹植若即若离的态度就展现出了一个“翩若惊鸿,婉若游龙”的神女形象,这也符合《洛神赋》原文中对洛神的描述。
细节|众神嬉戏
图片
洛神和曹植情意绵绵的时候,各路神仙都出现了,位于右上角的风神张着大嘴用力吸风,水神站在水中抚平波浪,左边的黄河之神河伯冯夷在击鼓奏乐,中间的女娲在乘风而歌。
细节|洛神离去
图片
因为人神殊途,曹植不得不和洛神离别。这个离别场面,画家画得宏大又热闹。洛神乘坐的云车,是由六条龙来驾驶的,车子的周围还围绕着从水底涌出来的鲸鲵。洛神所到达的地方上空也都萦绕着团团云雾,这既符合她神女的身份,又为两人的离别渲染了悲伤的氛围。
细节|追寻洛神的曹植
图片
曹植乘船要去追寻洛神,他坐在船中目不转睛地盯着洛神离开的方向,眼中流露出无尽的悲伤和无奈。船外有两个船夫听从了曹植的吩咐,在拼命地划着篙竿。
细节|曹植返程离开
图片
曹植一边往前走一边回头,最后怀着不舍和无奈的心情,踏上了回封地的路。
技法分析
技法|依情节构图
图片
《洛神赋图》是一幅长长的画卷,上面画了好多跟故事有关的内容,从右往左看,分成三个部分,把曹植对洛神那纯粹真挚的爱情,清清楚楚地展现出来了。
这三个部分里,人物安排得有疏有密,不管是在不同时间,还是不同地点,都很自然地交替、重叠在一起。再加上周围山川景色的衬托,整个画面看着特别有空间感,特别美。
第一部分,画的是曹植和洛神相遇的场景。傍晚的时候,曹植带着手下从京城回自己的封地,在洛水边上碰到了洛神。洛神长得那叫一个漂亮,曹植一下子就被迷住了,赶紧解下身上的玉佩,送给洛神,想表达自己的喜欢。洛神指着洛河的深水,好像在告诉曹植,自己也有所期待。可曹植心里犯嘀咕,担心洛神骗自己,就把感情藏起来,客客气气地和她相处。后来,洛神和一群神仙一起玩耍,场面可热闹了。
第二部分是整个故事最精彩的地方,画的是曹植和洛神因为人神有别,不得不分开的情景。随着两人离得越来越远,他们脸上、眼神里,全是痛苦。
第三部分画的是洛神走了之后,曹植太想念她,就乘船去追,可洛神早没影了。曹植在洛水边等了一整晚,一直到天亮,随从们催了又催,他才恋恋不舍地离开。
技法|细劲古朴的笔法
图片
魏晋南北朝那时候的山水画,被唐朝的张彦远评价说“人比山大,水都装不下船”。你看《洛神赋图》里,画山川、树石的手法很古朴,结构也简单,跟张彦远说的一模一样。那时候的山水画,看着没有那种特别壮观、震撼的感觉,这也是早期山水画的一个特点。
不过,这画里用来表现水的样子、水流态势的线条,变化可多了,没有一条是重复的。有的线条很舒展,有的特别平滑,到了故事最精彩的地方,线条又变得曲折起伏。这些线条怎么变,是跟着画里人物的心情来的。人物要是惊讶、激动或者惆怅,线条也会跟着变。比如说在画卷的第三部分,曹植乘船拼命追赶洛神,心里特别着急。顾恺之画水的线条就变得弯弯曲曲,船驶过的地方,河水像是掀起了惊涛骇浪,看画的人仿佛都能听到水“哗哗”咆哮的声音。不得不说,顾恺之画画的手法太细腻、太厉害了。
图片
《洛神赋图》里还画了好多模样看着挺吓人的动物,像张牙舞爪的大鲸鱼、长着翅膀的怪鱼,还有脸长得像马的海龙。顾恺之把这些动物画得特别逼真,质感十足,在当时,这水平几乎就是动物画的天花板了。
技法|色彩归纳法
图片
顾恺之画《洛神赋图》的时候,根据故事里情感表达的需要,把色彩好好整理了一番,对颜色的亮暗程度、是冷色还是暖色,都处理得特别细致。
一开始,他用了很多沉稳的颜色。在画卷第一部分,曹植和洛神刚相遇的时候,画里用了好多深蓝色,为啥呢?因为深蓝色能让人心里一下子安静下来,就好像你看到深夜的大海,心里也跟着平静了。后来洛神飘飘然要离开的时候,用的是灰黑色,这种颜色很容易让人心里涌起一股失落、惆怅的感觉,就像你看着天色一点点暗下去,心里也会有点不是滋味。
在人物穿着的颜色上,顾恺之也很有想法。他经常用红色、黄色这些特别鲜艳、醒目的颜色,来突出主要人物,让人一眼就能注意到。像洛神身上五颜六色的飘带和裙子,把她那种超凡脱俗、飘飘欲仙的气质一下子就衬托出来了,感觉她就像不属于人间的仙子。再看那些侍女,她们身上的衣服颜色就比较素淡,没有那么鲜艳,这样一对比,整个画面就很有层次感,主要人物更突出,画面也不会显得乱糟糟的。
高清全图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☆☆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